按足冷与面赤皆系表邪,然面赤色在上部,人人知之。太阳病,下之,脉促,胸满,微恶寒,桂枝去芍药汤主之。
若四五日身热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,则热邪内传,当用小柴胡汤,去半夏辛温,易天花粉润渴。 此阳明热瘀在内,蒸发黄,家秘加干葛、防风,兼散表郁,则全内外分消之治。
观其用方主治,则以大陷胸汤丸,治心下直至小腹硬痛大结胸症;用小陷胸汤丸,但治心下痛小结胸症;以诸泻心汤,但治心下满不痛之痞气。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结胸脉也。
治夹食症,常有得生者。二曰太阳症罢,潮热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者,宜大承气汤。
若下后身不热而见心下硬痛,则成结胸矣,宜用大陷胸汤。伤寒五六日,大下之后,身热不可去,心下结痛者,未欲解也,栀子豉汤。
上条言身凉脉迟,不用发表,但刺期门;此条言七八日,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断,血室未闭,热入血结如疟状,宜用小柴胡汤。余按仲景用麻黄汤治衄,乃是太阳经寒邪未散,脉浮紧之衄;东垣用黄芩芍药汤治衄,乃是表散血热,脉不浮紧而微者。